今年六月,韩国新总统李在明还在就职演讲上,自信宣称韩国是“世界第十经济体、第五军事强国”。话音未落,一个月后,他就和美国签了个大协议。
这协议被很多人叫作“21世纪的不平等条约”。首尔方面得向美国投3500亿美元,未来几年还要买上千亿的美国能源。
作为交换?特朗普政府把关税从威胁的25%降到15%。另外,韩国市场,汽车农产品这些,统统得对美国敞开大门。
明眼人都看得出,这更像是韩国对美国交了“投名状”,直接成了经济上的附庸。一个自称“强国”的国家,尊严和自主权在哪儿?
嘴上说强?
要说李在明那番话,也并非完全没谱。韩国的军事实力摆在那儿,确实不能小看。
全国总兵力将近60万,陆军47万、空军6.5万、海军7万。光主战坦克就有2600多辆,K2、K1型号先进。
空军战斗机也近400架,F-35、F-15这些高端货都有不少。海军更是有4艘盾舰和20多艘护卫舰。
他们军工体系还算完整,能自己造K2坦克和K9火炮。2022年,波兰一口气买了1000辆K2坦克和672辆K9自行火炮。
甚至还买了48架FA-50战机。加上韩国“世界第十经济体”的身份,三星、LG这些大企业也都是响当当的。这硬实力,看着确实唬人。
协议面前,都是浮云?
可这身看着挺壮的“肌肉”,一上了谈判桌,似乎就没了用武之地。那份被称作“上供”的贸易协议,直接把韩国的底裤扒下来了。
协议里除了前面提的巨额投资和能源订单,韩国还得把汽车、农产品市场对美国全面开放。自家产业空间,肯定又要被挤压。
其实,早在协议定下来前,就有端倪。韩国当局施压下,三星跟特斯拉签了165亿美元的芯片大单。
LG也跟特斯拉达成了43亿美元的电池供应协议。这些大企业都提前“表示”了。这感觉更像是一场早就安排好的“献祭”,不是一时兴起。
大棋盘上,棋子而已
韩国军队再怎么先进,规模再怎么大,放进更大的地缘政治棋盘里,就显得有点儿“可有可无”了。
朝鲜半岛这地方,敏感得要命,一直夹在中美两个大国之间。美国试图维持对半岛的控制,而中国又不想旁边有个完全亲美的政权。
所以半岛上但凡有点风吹草动,很快就可能变成中美两国在背后较量。韩国自己的军事实力再强,也决定不了战局。
它更多是为了防着周边那些不确定因素,而不是用来跟超级大国掰手腕的。说到底,安全上离不开美国,这就成了华盛顿拿捏韩国的杀手锏。
钱袋子,捏在谁手里?
韩国这困境,不光是地缘政治的命。它自己的经济结构也是个大问题,导致根本扛不住美国的经济压力。
想想看,韩国那些在全球呼风唤雨的大财阀,比如三星、LG,它们的资本早就跟华尔街深度绑定了。
这些企业的主要市场也都在美国。这种结构性依赖,让韩国经济在美国面前,基本没什么反抗能力。
而且,在美韩协议签之前,欧盟和日本这些“盟友”都先一步跟美国妥协了。这等于釜底抽薪,让韩国连个抱团取暖的机会都没了。
最后,韩国只能选择认栽。所谓的“强国”实力,在钱袋子被别人捏在手里的时候,瞬间变得无比脆弱和苍白。
笔者的几句心里话
所以,韩国这“强国”身份,不是假的。它经济体量和军事实力确实能拿得出手。
但这实力,是有条件的,有边界的。它的军队或许能管住家门口的事,让老百姓有点安全感。
但真要跟超级大国掰手腕,捍卫国家主权和经济自主,那点军力根本不够格。
现在韩国算是“上岸”了,特朗普的下一个目标,肯定就是全球GDP前十里还没低头的国家。印度、加拿大、巴西,都在名单上。
韩国这事,给所有中等强国提了个醒:没点真本事(经济独立和战略自主),光有军事和经济成就,最后可能都只是大国博弈里的昂贵筹码罢了。
免费配资炒股,配资网上配资,线上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